头图
jsbc icon
当前位置: 星空体育 > 总台动态

换个视角看丝路十年—融媒体报道《“一带一路” 青春为证》播出

2023年09月27日 10:06

  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策划“大道之行 筑梦丝路”,生动展现十年来“一带一路”壮阔画卷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丰硕成果。其中,融媒体新闻二部策划的8集系列报道《“一带一路” 青春为证》,9月4日至11日在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栏目首播,配套融媒体产品同步推出。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青年们,共同讲述在这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上,成长发展、互学互鉴、命运与共、惠及世界的青春故事。

  创新叙事视角,外国青年讲述丝路十年

  《“一带一路” 青春为证》定位于个体的、具象的故事,最终定格到外国青年的丝路十年故事。8篇报道关注的是个体,同时也是在为曾经来到中国求学、工作、创业,在丝路建设与发展中挥洒青春、贡献智慧的海外年轻人画像。第1集中,老挝姐弟美丽、彭城在江苏徐州求学和回到老挝、服务中老铁路的学习、工作、生活图景相互交织,借由外国青年之口讲述“一带一路”倡议为老挝当地带来的机遇与变化。而他们情意绵长的中文名、回到老挝后依然使用中国APP网购、中国师傅见证他们的成长等段落,都从侧面印证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国家之间展开积极交流与合作的现实意义。第4集中,哈萨克斯坦小伙马合江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工作生活,而基地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个落地的实体项目;第7集里,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阿根廷,2022年2月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阿根廷人斯蒂文·索特雷就在常州系统性地研究“一带一路”……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无数个体实践提供有力的注脚,也为“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提供创新性解读。

  挖掘人物细节,音视频产品同频共振

  整组报道在采制过程中,所有记者都非常注重人物细节的挖掘和现场各类环境音的搜集。广播音频节目使用场景化制作,比如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多语种报站、各国旅客间自然的讨论交流声、同事对于稿件主人公七嘴八舌的评价、苏州平江路上的昆曲评弹声、中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在田间课堂的讲课声……大量真实的声音素材,声情并茂地呈现出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和典型场景,带领听众借由声音“云游”现场。

  同时,系列报道打破传统广播“单向传播”的局限,8集短视频同步上线。和音频产品、完整的图文稿件不同,短视频产品更加凸显各国青年的人物性格,比如第1集中老铁路的工作让美丽成了家里收入最高的人,在27岁生日当天喜提爱车;第5集中同事们形容马合江是“火一样的男人”“全公司都吃过他做的菜”;第8集里欧提“运动之星”“文化大使”等多元化的人物标签等等,鲜活有趣的短视频产品,极具感染力。

  整个融媒体策划当中,海外青年们身份多元,他们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者、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借助各国青年们在丝路沿线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创业历程、家庭生活等世界共通的话题,作为叙事和情节铺陈的线索,以此传递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在差异中求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外宣联动,融合传播放大“声量”

  《“一带一路” 青春为证》注重内外宣联动,借由外国青年之口讲述“一带一路”故事,实现中外文化语境的融合。整组报道,放大深情的互动、感人的细节,这正是割舍不断的青年之近、民心之亲,才能有效拉近距离,增强情感认同。

  整个系列音频、短视频、图文报道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广播和多个新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式传播。9月4日-11日,系列音频报道在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新闻晚高峰》栏目播出的同时,也陆续在外宣节目《海上生明月》《锦绣江苏》(美国洛城双语广播电台)《这里是江苏》(美国西雅图中文电台)《江苏周刊》(澳大利亚双语频道)等海外广播平台播出。“短视频+图文报道”则在荔枝、我苏、大蓝鲸、微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华人头条”号上广泛推送。

  “合唱”才能放大声量。整个系列共有6篇融媒体报道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光明网、环球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腾讯新闻、华声在线、大洋网、深圳新闻网等全国各级媒体广泛转载,总点击量达千万级,放大了系列报道传播声量。